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Life of PI : 教學發展中心第 70 期編輯手札


 第 70 期編輯手札
文/張俊哲 (臺大昆蟲系副教授)

各位教發中心電子報的讀者:大家好!

  過年期間一位學界好友寄來海報一張,我後拆封後發現海報上出現斗大的「Life of PI」,還有深覷的孟加虎眼神、汪洋中少年 Pi 的身影、漂泊的孤舟,這些景物好像還在上演,不因電影落幕而停止。當然,我和好友都心照不宣,知道這個故事還未結束,因為劇中的主角正是我們這一群正在學術汪洋中搏鬥的 “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亦即研究計畫主持人)。我回神後打了通感謝的電話,討論海報要掛在實驗室的哪個地方才不致太招搖。在五分鐘的通話中,我們竟對海報的落腳處沒有結論。不過非常感謝李安導演,在他因「Life of Pi」獲頒第二座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後的隔日,我便毫不猶疑地把海報掛在辦公室前,天天享受「台灣之光」的照射。

  長期以來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的內容大多以「教學」為主,較少著墨於「研究」。可是只要稍具經驗的 “PI” 都知道教學與研究根本無法切割:因著研究,我們從實驗過程體會到知識的力量,使我們在教學時能更精準地傳達知識;因著教學,使我們淬鍊本身對知識的瞭解。重要的是,教學可培養下一個世代的 “PI”,使得研究工作得以發揚光大。我們希望爾後能邀請到許多的 PI 惠賜稿件,分享研究的寶貴經驗。不過我要和讀者分享一下電子報的秘密:在每一期的新生書院專欄當中,其實都蘊藏著豐富的 “PI 經驗”,只不過這些聰明的 PI 早已將他們的研究歷程融入了生命智慧,在去蕪存菁後,變成讓大一新生易懂易學的經驗談。相信若無研究歷程的熬鍊,他們絕無法分享出這麼豐富的智慧結晶。

  本期我們何其有幸,能收錄到來自不同領域兩位老師的寶貴心路歷程。生科系的李心予教授以其從事生物學研究之經驗,勉勵同學勇於發掘興趣、勇於發問、勇於挑戰失敗。由於我和李教授領域相近,從講稿的字裡行間,我彷彿可見李老師當年半夜兩點仍然在研究室奮鬥的身影,以及他和指導老師之間精彩的對話,真希望自己也能在場接受李教授恩師的激勵。法律系葉俊榮教授則以其學習法律之歷程,提出了四個「必考的選擇題」,鼓勵同學勇於面對:(1) 學系之抉擇;(2) 在地化與國際化的抉擇;(3) 學習語文之抉擇;(4) 時間管理之抉擇。我相信不論是生科的 PI 或是法律的 PI,在他們的求學的過程都曾經與形形色色的「孟加拉虎」搏鬥過,而新生書院正是他們分享精彩冒險歷程的「故事屋」。

  另外,教學發展中心的同仁特別採訪楊雅倩 (醫技系) 和葉德蘭 (外文系) 兩位老師,請他們分享頗富口碑的教學經驗。楊教授力主「深入淺出」的教法,使學生對於學習醫檢科技不致卻步,並得以在將來願意研發更具人性化的醫檢技術。在外語的教學方面,葉教授則強調「溝通」之重要性,因為藉由溝通方能認識議題不同的面向,進而深刻地學習到議題之內涵。兩位老師的訪談雖甚少著墨於研究,但他們那份「要讓學生變得更好」的熱情,正是培養下一代「少年 PI」最重要的推動力!令人慶幸的是,這樣的熱情也持續在「卓越教學助理」的訪談專文中燃燒,一棒接一棒!

  自從貼了「Life of PI」的海報後,我常常在想:什麼是我教學與研究生涯的「孟加拉虎」?而且,在我退休前會遇到多少隻?沒有這些「老虎」,我仍會自動自發地鞭策自己嗎?我的潛能會不會因而停滯?好像小到每個月寫篇編輯手札都是生活中的「小老虎」…。或許,電影海報上所寫的「Adventure (冒險)」、「Hope (盼望)」、「Triumph (喜悅)」正向我以及許許多多的 PI,透露還未參透的答案。

                                                                                                                                                          俊哲
                                                                                                                                   2013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