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室 – LGD@NTU “虛擬 Q&A”





Q: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室(Laboratory for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LGD)創立於何時? 位在何處? 還有實驗室主持人是哪位老師?
A:LGD 創立於 2004 年 3 月 31 日,目前座落於風景優美的台大昆蟲館 101研究室,由張俊哲老師擔任實驗室主持人,綜理研究與教學等事務。

Q:請稍加介紹張老師與 LGD 的研究現況。
A:張俊哲老師 1990 年畢業於台大農化系農製組(現更名為生化科技學系);1992 年自理學院生化科學研究所畢業。服完役後,考取教育部公費留考,於1996 年赴英國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攻讀博士學位。本來想在Michael Akam 院士的研究室從事果蠅同盒基因(Homeotic genes)的研究;詎料,因為一開始 ”熱身” 的主題:「蝗蟲生殖細胞發育基因的研究」,有重大之進展,就一頭栽入了非模式昆蟲胚胎發育的研究,迄今仍樂此不疲。值得一提的是,張老師於大一時曾就讀過植病學系昆蟲組(昆蟲系之前身),他覺得能再回到昆蟲科學之領域真是人生奇遇。目前 LGD 的研究主軸為孤雌生殖豌豆蚜蟲(Acyrthosiphon pisum)的生殖細胞發育與早期體軸決定。近期已將研究觸角延伸至蚜蟲基因體的分析,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以及其他歐美重要的基因體研究機構都有合作。

Q:研究孤雌生殖蚜蟲的發育基因有什麼意義?能賺錢嗎?
A:Oops!基礎生命科學或醫學的研究,很難與賺(大)錢有關係,孤雌生殖蚜蟲發育基因的研究亦然!不過,說到研究蚜蟲發育基因之意義,那就有趣了!其生活史含有性(sexual)與無性(asexual)世代;有性與無性世代之轉換,主要受光週期影響。為何同一套基因體能主導兩個不同生殖世代的發育,基因的調控如何進行,不同的世代間使用的基因種類與數目有何不同等問題都是重要而有趣之生物學議題。因為蚜蟲是重要的植物病媒害蟲,國際蚜蟲基因體研究聯盟(LGD 亦是一份子!)想要破解的一個生物學難題即是調控有性與無性世代轉換的基因為何。如果,真能找到 ”開關基因”,就可以進一步對蚜蟲之防治做出重大貢獻。因為蚜蟲在大發生時行無性孤雌生殖來繁殖後代,若能將 ”開關基因” 切至有性世代,因世代繁殖所需的時間較無性生殖長了許多,族群數量會急劇下降!(可以為防疫單位、農民和大眾消費者省下大筆的錢!所以基礎研究產生的經濟效益不是沒有,而是「長效型」與「重大突破型」)

Q:LGD 自創立以來有哪些研究成果?
A:我們最高興的是解開蚜蟲生殖細胞在胚胎發育時期如何被決定,以及他們在胚胎中的移動路線。其實,在 1888 年時德國的胚胎發育學家威爾 (L. Will) 就已經以顯微觀察發表蚜蟲生殖細胞的形成。只不過威爾與往後一個世紀的學者都認為生殖細胞在發育的中後期停留於胚胎背部。我們的研究突破這既有之認知,揭示生殖細胞在胚胎中後期處於活躍移動之狀態,並非停滯不動。另外,我們也建立了蚜蟲分子生物學之完整操作平台:含基因選殖、基因表現偵測、免疫染色、核酸原位雜合、以及最重的顯微攝影等技術。這是一件值得欣慰之事。同時,這也是昆蟲學系全體老師與同仁協助建立之成果,我們非常感謝。

Q:可否請問LGD在台大與全國之研究水平?
A:LGD是一個年輕的研究室,目前還在「發育中」。我們 (幾乎) 沒有想過這問題,因為目前的科學研究都屬於「全球化」之競爭,我們所關切的是:整個國際的發育生物學研究社群如何評價 LGD,以及我們的團隊成員是否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當然,張老師也在乎團隊成員是否能肯定自我,以及每天使否過得充實快樂。

Q:為什麼張老師會關心實驗室同仁 (大部分是學生) 是否能肯定自我以及過得充實愉快?
A:只要是人,應該都會希望由所做的工作獲得回饋。科學家、研究生、以及大學部專攻生也不例外。如果不能積極發現研究主題的意義與樂趣,肯定自己所做的貢獻,每天到了研究室只為了消極取得文憑,遇到實驗挫折便會怨天尤人。若是如此,真是浪費了青春歲月!

Q:如何能由研究的過程肯定自我以及過的充實愉快?
A:沒有一個生命現象是沒有意義的,重點是,研究者本身能否有強烈的企圖心以及運用正確的研究策略去發掘。然而,同學們經常否定自我的第一步在於覺得自己所做的物種與主題不夠熱門,好像沒有與「癌症」、「製藥」或是「幹細胞」 (雖然 LGD 所研究的生殖細胞正是幹細胞) 等研究有關,就是沒有潛力與前 (錢)途。其實,若同學非得要從事這些研究才有動力,應積極加入相關之研究室! 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情形是:在這些熱門領域中從事研究的同學也不見得較有動力以及比較快樂。因此,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科學研究的成就感從何而來?答案還是從「解答未知」 與 「滿足好奇心」而來。另外,還有十分重要的答案是:從「同仁與科學社群的肯定」而來。這好比一個運動員,他 (她) 的肯定從教練 (指導老師)、隊友 (實驗室同仁)、從對手與合作者 (科學社群),當然還有從觀眾 (家人、朋友) 的掌聲而來。當然,你會說運動員的肯定也會來自薪水,沒錯,絕大部分科學家也企盼高薪,但若少了前述之自我肯定與成就感,應該成就不了偉大之科學成就或專利。高薪之期盼便成了緣木求魚。

Q:LGD還有什麼有趣的事嗎?
A:有的,而且經常會有。歡迎 Google “LGD@NTU”,你就會一目瞭然!也歡迎有志於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學研究的同學加入。

Q:謝謝接受訪問!
A: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