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Best wishes to Dr. 林季瑋 (Gee-Way Lin)

雖然季瑋已一個月前 (2015 年 10 月 14 日) 結束她在臺大遺傳發育學研究室的歲月,榮獲科技部龍門計畫遠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鍾正明院士的研究室從事博士後研究,我總覺得她好像還沒離開。希望她從大專專題生、碩士、博士期間所得的訓練可以在美國大放異彩,更上層樓!誠願上帝耶穌基督大大地賜福給她!

恭喜研究室同仁林羿岑和蕭逸旻兩位同學在 2015 年台灣昆蟲年會榮獲學術競賽獎項!

 36 台灣年會甫於 10 月 30 和 31 日假中興大學農環大樓舉行,研究室同仁林羿岑同學演講比賽第一名 (高溫對蚜蟲生殖發育之影響),蕭逸旻同學壁報比賽第二名 (蚜蟲體軸基因解析),非常恭喜兩位獲獎同學 

Aphid in Drosophila” 計畫: 探究昆蟲生殖蛋白 Vasa 聚集表現的 “蚜果任務”


以下為 104年10月22日 刊載在台大校訊的報導。網址:
http://www.ntu.edu.tw/spotlight/2015/654_20151022.html
------------------------------------------------------------------------------------------------------------
AID」原為「Aphid (蚜蟲) in Drosophila (果蠅)」這個計畫的縮寫,期待利用果蠅成熟的遺傳分析系統,瞭解蚜蟲基因的演化發育角色。在過去五年,本校張俊哲老師 (昆蟲學系) 和慈濟大學林明德老師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 共同合作,雙方研究團隊致力於昆蟲生殖基因 vasa 的功能解析,不僅成功地將蚜蟲基因表現於果蠅,更進一步解開 Vasa 蛋白參與生殖細胞特化的關鍵序列,對於昆蟲生殖細胞特如何形成及其演化發育意涵,提出突破性的見解。此一研究成果甫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為 Nature 出版社近年發行之跨領域開放式取用 (open access) 科研期刊。

其實「AID」不僅是計畫簡稱,更是跨校研究團隊彼此合作幫忙 (aid) 的最佳寫照!據張俊哲老師表示,整個計畫原本只是想借重果蠅強大的分子遺傳工具來剖析蚜蟲的基因功能,在林明德老師及研究生將蚜蟲和果蠅 Vasa 蛋白的不同區段嵌合後,竟出現令人驚喜的結果:帶有果蠅 HELICc 這段蛋白,不論接上任何的蚜蟲 Vasa 序列,都能順利地聚集在富含生殖細胞決定因子的「生殖漿 (germ plasm)」;然而蚜蟲本身的 HELICc 區段在果蠅當中卻無法被延攬至該區域,顯示果蠅和蚜蟲雖利用生殖漿來驅動生殖細胞的形成,但是將 Vasa 蛋白招聚於生殖漿的機制卻呈現相當大的差異!雙方團隊進一步將親緣關係和果蠅更為疏遠的非洲沙漠飛蝗 Vasa 蛋白的 HELICc 區段表現於果蠅,原本以為應獲致和蚜蟲一樣的結果,沒想到果蠅竟然可將蝗蟲的 HELICc 聚集於生殖漿當中,顯示果蠅和蝗蟲共同具備「生殖漿專屬序列」。經過一番努力,位在果蠅 Vasa 蛋白第 527 號位置的麩醯氨酸 (Glutamine 527, Q527) 被證實為該蛋白能被招聚於生殖漿的關鍵「分子開關」 (詳見附圖)

簡而言之,蚜蟲為 AID 計畫的起點,蝗蟲為轉捩點,而果蠅始終扮演解開機制的重點。張老師和林老師 (共同通訊作者) 特別感謝慈濟大學王思捷同學 (第一作者)、許豪仁老師、臺大昆蟲學系林季瑋博士對計畫的貢獻,以及科技部的支持。未來雙方團隊將進一步探究蚊、蠅等害蟲生殖漿的組裝機制,期待繼續解開 Vasa 和其它生殖蛋白關鍵序列之演化發育功能,同時找到抑制生殖細胞形成與遏止害蟲繁衍之有效策略。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讀到怦然心動!


昨天收到出版社寄給我的贈書,因為我最近為他們的一本昆蟲科普書籍寫推薦短文 (內容如相片附檔)。雖然這是為昆蟲學相關書籍所寫的內容,但若把昆蟲學換成「分子生物學」或其他科目,我大概還是會這樣寫!簡而言之,我期待不論是大一的「昆蟲學」或大三的「分子生物學」,若大家都可以讀到「怦然心動」,或許就不枉念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