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教學發展中心第 58 期編輯手札


文/張俊哲副教授 (臺大昆蟲學系)
每年的六、七月份適逢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因此這段期間又被稱為「畢業季」。很不幸地,今年的「畢業季」被「塑化劑」波及,有關畢業典禮的報導,以及畢業生就學、就業的新聞探討都相對地遭到忽視。就連系上為畢業生和家長所舉辦的餐會,大家所談論的焦點也集中在餐會的食物有沒有含塑化劑!一時之間我們這個「塑化王國」竟飽受「塑化劑亡國」之威脅,實令人不勝唏噓。
在社會各界對不肖廠商一片撻伐聲中,媒體的報導大多僅止於塑化劑對健康的威脅,以及哪些食品被摻有塑化劑出售。至於,為何廠商捨棄合法之起雲劑不用,竟敢鋌而走險採用塑化劑,也僅止於塑化劑成本比合法起雲劑 (clouding agent,例如棕櫚油、葵花油,其功能在於乳化食品) 低的表面報導。難道事情的始末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一位食品界的朋友告訴我,許多食物和飲料摻了塑化劑後,保存期限較含有合法起雲劑的產品多了一到兩年,恐怕才是關鍵。因為保存期限之延長的獲利遠大於合法起雲劑與塑化劑的成本價差。本期陳明通教授「掌握問題意識,讓你看得明讀得通」的演講專文雖然和塑化劑風波沒有直接關聯,但陳教授早在八個月前的演講,卻可幫助我們如何洞悉一個問題產生之緣由,以及藉由「圖形化 (Mapping)」與「方程式化 (Equationalization)」,客觀地來解析、預測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前我總以為用方程式解析現象只適用於自然科學,或更露骨地說,是研究自然科學的特權!沒想到在探究社會現象亦可採用解析方程式的策略,使我們能更客觀地探究問題的核心。大家不妨以陳教授所提之方法,對仍然正在蔓延的塑化危機進行解析,相信會有更深入的見解。
對於看待問題的態度,沈湯龍教授在新生書院的演講專文提出,大學生須積極培養「邏輯思維」、「自主思維」、「國際化思維」的能力,方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跳脫人云亦云的窠臼。非常有意思的是,來自於社會科學領域的陳教授 (國發所)介紹同學用理工科常用的「圖形」與「方程式」策略來解析問題,具有自然科學背景的沈教授 (植微系),卻以人文的情懷鼓勵同學們要具有「大格局、大思考」的能力。這看似兩套沒有交集的方法論,其實有緊密之關聯:沈教授所言屬於「戰略」的範疇,也就是如何面對問題的態度與格局;陳教授所言在於「戰術」層次,也就是解析問題的方法與技巧。戰略與戰術之雙贏,對於解決難題會頗有助益。
其他有關教學的專文還包括: (一) 李紋霞博士的「有效教學結構:BOPPPS模組」;(二) 田美雲教學設計師的「等第制平常成績處理」;(三) 黎珈伶博士的「吸分大法 20 招」。誠如李博士文章的標題,她的專文非常清晰地揭示教學的五大結構:Bridge-in (導言)、Objective/Opening (學習目標)、Pre-assessment (進行先測)、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Post-assessment (進行後測)、總結 (Summery)。其實,若去掉「導言」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B”,加上「學習目標」的兩個 ”O”,整個教學結構就變成 “OOPPPS”,與英文口語的「oops!」(意即:糟了!) 念起來很像!我在這個地方調皮地玩了英文縮寫的遊戲,無非想表達導言在教學佔有決定性的影響,就好比電影的前五分鐘內容幾乎可決定電影能否吸引觀眾;當然,其它的四個階級亦相當重要,詳情請見李博士的文章。田設計師與黎博士的文章都與分數有關,前者提供老師與助教在新制的評分法 (等第制) 實施過程中,如何有效率地利用電腦軟體處理成績;後者則是黎博士盡其「畢生絕學」,將有效地讀書、考試要領做詳盡之分享。本文因稿長因素,特將全稿以附件刊出。
在塑化劑風波當中,國人皆慶幸我們有位楊姓技正:因為她鍥而不捨之實驗態度,使得國人免於持續被矇在塑化劑之威脅中度日。我真希望每一期台大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的內容,都能透過無遠弗界之電子媒體傳播力量,啟發本校與他校同學向上提昇、踏實學習之態度,進而在潛移默化中,為各行各業培育明日更多的「楊姓技正」。那麼,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之存在,就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