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贏在團隊 (104 學年度臺大新進教師研習營特刊專文)

Alon 所提出的 “T.O.P. model”,乃建基於「勝任 (competence)」、「團隊聯結 (social connectedness)」、「自主 (autonomy)」三大基礎之上。本圖改編自 Molecular Cell (2010), 37:151-152(圖文:張俊哲)

張俊哲 (臺大昆蟲學系教授/本刊主編)

我經常聽到新進教師們提及「備課」如「備戰」 -- 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學生,的確充處處充滿挑戰。不過這類的挑戰大抵可先用「以一擋十」或「以一擋百」的心態處之,不管上得如何,在課後通常可暫時鬆口氣,而且授課情況會隨經驗之加增漸入佳境。不過如果連這口氣都歇不得,問題大多發生在回到「新的」研究室之後的時光。我常觀察到的問題計有:() 面對一群幾乎沒有經驗的新學生必須從頭教起;() 他們對研究計畫非「即時戰力」,但卻要不斷消耗已相當拮据的研究經費;() 更可怕的是,如果遇到只想以時間換取學位卻缺乏動機的同學,恐怕「雪上加霜」不足以形容研究室的困境。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研究動機的團隊,對許多新師而言實為當務之急。

為了在「進階科學研究計畫管理」這個課程中向研究生分享如何具備高昂的研究動機,我因緣際會拜讀了 Uri Alon 這位研究作得傑出,又有分享恩賜的科學家的大作 -- “How to build a motivated research group (如何打造一個積極進取的研究團隊/出處:Molecular Cell (2010), 37:151-152)”。在毫無掙扎和猶疑的情況下,這篇文章很快地被我編入教材,而且每教一次自己也跟著受益一次。在此也希望新老師們能從 Alon 真誠睿智的分享得到正向的啟發。

首先,Alon 提出一個盲點:許多指導教授以為學生必須對自己工作動機的高低起伏負全責,卻忽略背後所隱藏的心理問題。他以心理學家 Edward L. Deci Richard Ryan 1970 年代所做的實驗為例:AB兩組人員同時在分隔的兩個空間進行拼圖,在拼圖前 A 組成員被告知工作結束後將可獲美金一元之酬勞,但 B 組則未獲告知;在 30 分鐘後,實驗被研究人員無預警地宣告中斷;但令人訝異的是,A 組成員隨即中止拼圖動作,而 B 組成員卻在中斷通知發佈後的自由時間繼續試著把圖拼好!為何金錢這類的酬勞並無法誘導自發性的動機,而且甚至致使動機下降?如果這套獎賞辦法行不通,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誘因才能激發源源不絕的工作動機?若將這個實驗結果引伸至國內研究生的現狀,不正意謂學位所附加的薪資調漲幅度其實無法讓同學每天興緻高昂地做實驗,並且克服實驗困難嗎?恕我直言,毋怪乎許多臺大老師正苦於不知如何教導一群資質絕對可勝任研究工作,但卻不太想工作的同學。

        令人萬幸的是 Alon 這篇文章並非僅是研究動機的「病理報告」,他更開出可激發高度學習動機的三大良方:
() 勝任 (competence)
可先試著讓學生熟稔基本的實驗操作,由於難度不高,他們做實驗的信心容易得到正向強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 的鼓勵。一旦信心建立,工作意願自然提昇。很有意思的是,心理學的研究也顯示最好的表現 (peak performance) 通常都在進行難易適中的工作時發揮出來。或許在實驗室當中,「勝任生信心」比「風雨生信心」來得更貼切。
() 自主 (autonomy)
請讓學生清楚認知:自己是論文計畫的主人,而非指導老師。過於嚴厲或急促地催逼進度,恐怕適得其反。另一方面,有時太早提供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也會降低他們對計畫自主性的感覺。但完全「放牛吃草」也非提昇自主性的良方,因為學生可能會對整個研究團隊的大方向失焦,因而失去對實驗室的向心力。如此一來,到實驗室工作的意願容易逐漸下降。
() 團隊聯結 (social connectedness)
雖然 “social connectedness” 由字面直譯為「社會連繫」,但在 Alon 文中所強調的是學生對研究團隊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我將它稱之為「團隊聯結」應較貼切。他建議勿讓任何一個團隊成員落單,總要讓每個人覺得被關心。若能進一步建立團隊間彼此相互合作的關係,則凝聚力會更強。如此一來,大家都會想待在一個既可得到幫助,又可藉由助人印證自己存在價值的實驗室。

雖然 Alon 這三大良方已在我的實驗室發揮不少正面效益,但我也必須坦承這三帖藥效能發揮的大前提必須是研究生一開始「真的」想好好做實驗,而非企圖以最少的精力或偷懶的態度來換取文憑。其實那怕一開始完全對科學研究沒概念,甚至大學時期一分鐘也沒進過實驗室,只要懷抱「真心」加上一點「願意吃苦」的心志,絕對能催化這三劑補帖發揮相當大的功效。我,就曾經是如此懵懂無知的菜鳥研究生。

令人興奮的是,當勝任的感覺提昇,個人的天份 (talent) 在正向加強效應下會更加彰顯;當對研究主題的自主性建立,自然會投注更多研究的熱情 (passion);當團隊開始產生良好互動,每位成員對個人和整體的研究目標 (objectives) 會更加認同。根據 Alon 表示,當「天份 (talent)」、「目標 (objectives)」、「熱情 (passion)」融合得當 (他稱之為 “T.O.P.” 模式,請參閱附圖),其產生的「化學變化」就能產生令人懷抱高度動機的好主題。

誠願新進老師們得到幫助後,實驗室變得更有產能,同時氣氛也更加愉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