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One moment in time, with hope:教學發展中心第 70 期編輯手札





 第 71 期編輯手札
文/張俊哲 (臺大昆蟲系副教授)

受到媒體強力放送的影響,在前一陣子我也加入了某個歌唱節目的觀眾群,在螢幕前為來自台灣的歌手加油。我一方面聆聽他們動人的歌聲,一方面不時以掌聲彌補當年他們初為歌手時所應得的鼓勵。想不到在曲終人散之時,我竟也彌補了當年因準備考試,沒有辦法好好看電視的遺憾。當然,我也重覆了當年我父母所做過的事:把小孩趕離電視機或電腦螢幕前,希望他們好好準備考試。

我很享受聆聽的過程,因為有些旋律勾起了當年它們仍是新歌時的回憶:像是等公車的心情、認真念書卻念不懂的困惑、想要表白卻僅止於暗戀的青澀。這些原本應該進到博物館的陳年往事,竟一一浮現腦海。訝異的是,這次最令我感動的一首歌,竟是當年較不熟悉的 “One moment in time” (1988 年奧運美國國家代表隊主題曲)。不管是因為老化或經歷較多的滄桑,這首歌讓我在複習了當年的心境後,得以溫故知新,找到了繼續面對未來人生的支撐點。

也因這首歌的啟發,讓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刊登在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的每篇文章,甚至是每則活動的通知,不正是為了老師的教學、同學們的學習,有個更棒的 “One moment in time” 嗎?以本期的文章為例:
(1)   「教師精進研習營專題報導」旨在成為資深老師的加油站,期待藉由溫馨充實的經驗分享,把當年「我想成為老師」的那個 “One moment in time” 找回來,並能再次有信心地對自己說:我是老師!
(2)   朱樺老師在「微積分電子化教學」一文所欲分享的,除了勇於嘗試使用電子化設備教授微積分的經驗,更多的是,他想告訴大家如何學好微積分。在字裏行間,到處可見 “a better moment in calculus (讓微積分更好)” 的期許。
(3)   林子倫教授在「我是公民、我要參與」的文章當中,剖析台灣環境問題的緣由。雖然文章的前三分之二大都在描述 “difficult moments (困境)” 的形成,但約在後三分之一的篇幅,林老師的話鋒一轉,以其參與國際會議的經驗,分享他國公民運動成功的案例,藉此鼓勵年輕人克服困境,追求公民參與台灣環境發展的 “better moments (更佳契機)”
(4)   另外,屬於「數位修煉」專欄的兩篇文章,不論是有關「開放式課程」的探討,或者是「翻轉教室」的介紹,都期待能在傳統授課方式中,注入新思維和新作法,讓授課過程有更多的 “amazing moments (驚奇時刻)”,以提升學習果效。

是的,誠如 “One moment in time” 這首歌的歌詞開頭:

Each day I live (我活著的每一天)
I want to be a day to give the best of me (都期待能全心奉獻)
I’m only one, but not along (我雖孤獨,但卻不孤單)
My finest day is yet unknown (因我知道:最美好的一日,尚未到來)”

爾後教學發展中心將更努力地扮演好教學加油站的角色,透過各式的教學活動,灌溉更多的感動,使得每位師生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更有盼望,創造生命中更多的 “best moments (最佳時刻)”!也希望每位讀者能喜歡本期的文章,並且從中得益。祝大家有個美好的暑假!

俊哲
2013. 6. 21

沒有留言: